(资料图片)
汉语是种十分奇妙的语言。譬如敲门砖这个词,敲门为何要用砖呢?敲门砖究竟是块什么砖呢?
敲门砖这个词大约出现在明代。田艺蘅在《留青日札·非文事》里说:“又如唐李贺《锦囊集》一书……抄录七篇,偶凑便可命中,子孙秘藏以为世宝。其未得第也,则名之曰‘撞太岁’,其既得第也,则号之曰‘敲门砖’。”读一下,我们就可以发现,原来这块砖指向了明清八股文。
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。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,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,不允许自由发挥,而句子的长短、字的繁简、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,字数也有限制。说白了,这就是古代的程序文,因而有识之士对其嗤之以鼻,视其为没啥用、只能敲开仕途大门的破砖。
不过,敲门砖并非明清人士的原创,它的“源头”应该是敲门瓦砾。宋代的曾敏行在《独醒杂志》卷五里讲了个故事:“一日,冲元自窗外往来,东坡问:‘何为?’冲元曰:‘绥来。’东坡曰:‘可谓奉大福以来绥。’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。冲元曰:‘敲门瓦砾,公尚记忆耶!’”许将字冲元,与苏轼是同事,这里记载了两人间的一段对话。许将说了句“绥来(平安无事)”,苏东坡引用许将科举登科时文赋里的一句打趣他,许将有点不好意思,说这句不过是敲门瓦砾,苏兄倒还记得。
最后,再来说下为啥古人用瓦砾或砖敲门。古时大户人家房子都特别大,一般门口敲门里面听不到,所以敲门人就得捡瓦砾或砖头用力地敲门,里面的人才能听到。苏、许都是北宋名臣,他们的话不胫而走,这才有了敲门瓦砾。到了明朝,制砖工艺发展,产量大增,明朝人敲门自然喜欢用分量更重的砖,而不用瓦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