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收时节,记者到保定望都县侯陀村村民王福生家串门。明明正是农忙的时候,王福生却稳坐家里吹电扇。原来啊,他给自家土地找了“管家”,不仅不用自己干活儿,还能多挣钱。
为了看看这土地“管家”长啥样,记者跟着王福生来到地头,只见麦浪飘香的麦田里,几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着,金黄的麦田成了大型农业机械“表演”的“大舞台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看着一台台马力十足的大机械在地里“奔跑”,王福生乐呵呵地说:“这些机械都是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的,我家16亩地托管给了合作社,耕、种、管、收全交给他们。以前,麦收就像‘过难关’,现在是‘农民不出门,粮食送到家’,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处找机子了。”
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王福生家的小麦。 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摄
王福生是务农的“老把式”,在麦田里打量一圈,随手揪下一把麦穗,两手一搓,圆鼓鼓的麦粒便露出来了,捏起一撮放嘴里,“这麦子熟透了,看这长势,今年又是高产。”
从一开始的心里“没底”,到后来逢人便说“托管样样好”,土地托管让种了半辈子地的王福生尝到了集约经营的甜头。“以前自己种地,小麦亩产才900多斤,现在合作社托管,亩产1200多斤,这一年光种地就能收入2万多块钱。”王福生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账,“我还在合作社打工,每年收入5万多块钱,我们老两口花不清。”
望都县是传统农业大县,尽管耕地面积不少,但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村级产业的形成,这些年,从事二、三产业的村民越来越多,村里大片大片的土地闲置起来,三季一地草冬天一片黄,土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啊,怎能就这么扔了呢?侯陀村村民黄晓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
望都县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摄
2013年5月,望都县高岭乡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,集农业开发、土地流转、农作物种植、种植技术研究于一体,102家农户以土地入股,黄晓松成了大家的主心骨。
考虑到机械化发展是解决劳动力缺少的必须途径,合作社先后购买了大型拖拉机、联合收割机45台,大型植保机械13台,无人机15架,农业机械化服务为农业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如今,合作社建有自己的农产品种植基地2000亩,全程托管土地3600亩,社会化服务面积28万亩次。
“托管土地也是技术活,以前,种植管理过程中,干了多少、干得怎么样,没法精准统计。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2021年,黄晓松找到一家电子科技公司,设计安装了智慧农业平台,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,将作业订单管理、作业实时监控、轨迹回放、作业面积统计、作业质量分析等一系列信息集成到同一决策管理平台,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数字化管理。
黄晓松查看麦田里的高空昆虫控诱设备。 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慧英 摄
这个平台到底有多智慧呢?黄晓松带着记者走进合作社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控制中心,眼前是一个充满现代感的大屏幕。透过屏幕,农业气象、作物长势、农机作业、土壤墒情、病虫害等都能实时监测,监测结果在电子屏幕上可随时点击观看。
“拿麦收来说吧,收割期间的天气尤其重要。”黄晓松一边说着,一边打开电子屏幕,手指触碰“智慧农业”客户端,麦田的农业气象实时数据出现在屏幕上:空气温度35.2℃、空气湿度31.8%RH、瞬间雨量0mm/min……以黄晓松多年的经验来看,这天气最适合收割小麦。
无人驾驶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。通讯员 刘威 摄
原来,麦田里安装了小气候多功能气象站,可以实时采集室外空气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风速、风向、雨量,以及土壤温、湿度等环境监测数据。此外,他们还在种植区域选定点位,每个点位配置两台400万高清网络筒式摄像机,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本地监控中心和云端平台。
“现在,不用下地就能知道农作物收获和长势情况。”智慧农业让黄晓松尝到了甜头,“以小麦为例,通过这套平台,一亩地能减损8公斤,现在市场收购价为每公斤2.8元,相当于一亩地减损20多元,5000多亩地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。”
黄晓松告诉记者,合作社被评为2023年河北省智慧农业示范点,目前,他们正在积极对接河北农业大学,准备申报“智慧农业博士农场”,探索农业物联网“智慧农场”型发展新模式,为更多老乡当好土地“管家”。